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15338778581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行研报告 >

2024演唱会经济行业研究报告节选 (附完整报告下载)

发布日期:2024-08-13  浏览次数: 424
      

演唱会经济定义

 

演唱会,是一种具有艺术属性的商业演出,通常以音乐表演为主要内容,歌手或乐队作为主体,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在观众面前进行的现场演出。本报告重点探讨的是,在中国内地举行的大型演唱会及其带动的相关产业。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00.png

 

全国演出场次和票房收入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的演出场次达到34.24万场,票房收入315.41亿元,均已远远超过2019年全年的水平。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02.png


全国营业性演出票房

 

前不久,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3上半年全国演出市场简报》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全国营业性演出(不含娱乐场所演出)场次达19.33万场,同比增长400.86%;演出票房收入167.93亿元,同比增长673.49%;观众人数6223.66万人次,同比增长超10倍。

 

在这之中,演唱会收入贡献不小。年度内累计产出的线下演出收入中,音乐类演出销售贡献在90%以上,其中,演唱会的票房收入占比超77%。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05.png


中国演出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演出34.2万场,累计观演人次达1.11亿,票房收入315.4亿元,均远超2019年全年。歌迷粉丝迎来久违的狂欢,抢门票、订机票,用真金白银换来与偶像歌手的一场又一场双向奔赴;各大城市更是打响演唱会“争夺战”。

 

2022年中国演出市场规模为243.60亿元,较2021年减少92.25亿元;随着全国经济的复苏,商启咨询预计,2026年将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08.png

 

中国演唱会举办地域分布

 

2019年,演唱会消费额最高的省份为广东省,其次为上海。2023年上半年举办的演唱会以一线城市为主,二三四线城市均有涉及。其中上海、广州、北京和武汉的大型演唱会场次最多,占比接近总量的四成。2023年上半年举办过大型演唱会的城市,还包括成都、长沙、苏州、杭州、南京、沈阳、西安等。商启咨询认为,经济发达城市拥有庞大的本地客源市场和旅游客源市场,以及强大的消费能力,演唱会的成功举办拉动了城市夜间经济的繁荣。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11.png 

演出市场各类演出贡献票房占比

 

2023年演出市场各类演出贡献票房占比

 

在商启咨询统计的120.38亿元演出销售总票房中,音乐类(演唱会为主)独占九成以上,票房达到90.55亿元;而其他类型(中小型演出)的演出票房贡献则十分有限,例如综艺类贡献小于0.1%。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14.png

 

中国演唱会经济发展基础:文旅发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86亿,同比增长46.5%;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1.3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53万亿元,增长69.5%。商启咨询认为,国内旅游产业的复苏能够进一步释放演唱会经济的活力,演唱会经济的发展也能够升级和延长旅游产业链条,形成双向互构的良好效应。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17.png


中国演唱会经济发展基础:经济驱动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6883元,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2469元,较去年略有下降。商启咨询认为,随着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文化娱乐活动的同步恢复,未来中国居民的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将同步增加,其中演唱会是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21.png

 

中国演唱会受众数据分析:观看原因及方式

 

有56.7%的受访者受喜爱明星驱动从而观看演唱会,此外个人消费能力恢复(48.1%)以及外出驱动(47.7%)均是受众观看演唱会的重要原因。从观看方式来看,有61.9%的受访者选择与朋友一起观看,其次是与家人(56.3%)以及与恋人(41.6%)一起观看。商启咨询认为,在外出驱动以及多人出行两种因素的驱动下,“演唱会+文旅”已经成为年度消费热点。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24.png


中国演唱会受众数据分析:观演预算

 

中国居民观看演唱会的预算集中在1000-3000元(52.1%)之间,其次为3001-5000元(28.3%)。其中,25岁及以下受众预算为1001-3000元的占比达65.0%,在36-45岁的受众中,近三成预算为3001-5000元。商启咨询认为,跨城观演将推动短期旅行的发展,“音乐+文旅”的模式可以在短期内吸引人口大量流入,推动短途旅游市场持续升温。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28.png

 

中国演唱会受众数据分析:信息获取

 

数据显示,票务平台(82.6%)和官方网站(82.6%)是中国居民获取演唱会信息的最主要来源。票务平台和官网票务网站为观众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购票方式及演唱会信息,给演唱会主办方提供了拓展销售渠道和市场营销的机会,是繁荣演唱会经济的重要底座。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31.png

 

中国演艺市场各类场次分布情况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主要演出类型(不含农村演出、娱乐演出)演出场次共计18.97万场,与上年同比增长248.07%,与2019年同比降低3.75%。

 

从演出类型来看,旅游演出场次为7.48万场,占比为39.43%,剧场类演出场次11.44万场,占比为60.31%,大型场馆和户外演出0.05万场,占比为0.26%。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34.png


大麦票务平台上架演唱会数据


大麦是中国综合类现场娱乐票务营销平台,拥有国内区域覆盖范围最广、演出项目最全的项目信息库,业务覆盖演唱会、话剧、音乐剧、体育赛事等领域,并为其提供在线购票服务。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37.png

 

演唱会及音乐节受访观众调查

 

跨城观众更愿意进行演出城市周边游,高额旅游消费超过本地旅客

 

2023年大型演唱会跨城观演比例达68%,同比2019年增长7.4%,创历史新高。与非跨城观众相比,跨城观众也倾向于在观看演出后在当地及周边城市进行旅游,占比达到26.8%。这表明跨城观众更愿意为高品质演出付费,追求更极致的文旅消费体验。

 

与非跨城观众相比,跨城观众更倾向于在观看演出后在当地及周边城市进行旅游,占比达到26.8%,88%的跨城观众选择1-3天内的周边旅行,在旅游高消费区间(1501元-3000元、3001元以上),跨城观众的占比明显高于非跨城观众,跨城观众在旅游消费上更倾向于高额消费,更愿意为深度体验和优质服务买单。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40.png

 

大型营业性演出全面复苏

 

大型营业性演出全面复苏,票房较2019年增长3倍以上

 

大演报告显示,2023年大型营业性演出全面复苏,演唱会、音乐节爆发式增长,2023年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达0.31万场,同比2019年增长97.23%,票房收入177.96亿元,较2019年增长348.98%;同时,剧场类演出报告指出,2023年专业剧场演出也全面开花,全年专业剧场演出场次达9.74万场,同比2019年增长31.09%;票房收入86.23亿元,较2019年增长14.21%。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43.png

 

大型演唱会观众年龄分布

 

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均以女性现众占多数,占比超过60%。2023年大型音乐节女性观众占比67%,稍高于大型演唱会女性观众占比。大型演唱会25岁及以上观众占比63%,同比2019年增长6%,大型音乐节25岁以上观众占比44%,同比2019年增长8%,大型音乐节的年轻观众(24岁及以下)占比显著高于大型演唱会。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47.png

 

不同城市大型演唱会观众年龄分布

 

从用户构成上看,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均是女性观众占多数,占比分别是65%和67%。从年龄上看,大型音乐演出更受25岁及以上观众偏爱。大演报告显示,大型演唱会25岁及以上观众占比为63%,同比2019年增长6%,大型音乐节25岁以上观众占比为44%,同比2019年增长8%。

 

无论是大型演唱会还是音乐节,三四线城市观众年龄结构较一二线城市观众都更为年轻,四线城市24岁及以下的大型演唱会观众比一线城市同年龄段占比高14%,大型音乐节四线年轻观众比一线城市占比高21%。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50.png

 

大型演唱会票房分布

 

大演报告显示,2023年5000人以上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场次0.31万场,同比2019年增长97.23%,票房收入177.96亿元,同比2019年增长348.98%,观演人数2789.41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239.17%。

 

从单体规模来看,单场票房超过1000万的大型演唱会占比达39%,较2019年增加19%;票房500万以上的大型音乐节占比达20%,较2019年提升11%。

 

2023年大型演唱会票房体量增加,单场票房超过1000万的大型演唱会占比达39%,同比2019年增加19%。

 

观众购票主要集中在500-1000元票档,占比61%,相比2019年,1000元以上购票占比有4%的提升。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53.png

 

大型音乐节票房分布

 

从音乐节票房体量来看,票房500万以上的大型音乐节占比20%,较2019年提升11%。

 

2023年大型音乐节观众购票主要集中在200-500元票档,占比61%,相比2019年,500-800元票档购票比例上升18%。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56.png

 

音乐演出主要形式

 

我国音乐演出主要形式

音乐演出资源是一种具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与艺术价值的特殊资源,它可以通过音乐演出产业转化成文化资本或文化商品,以满足人们日益高涨的精神需求,目前,我国音乐演出形式主要包括剧场演出、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LIVEHOUSE演出等。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859.png

 

中国音乐类演出市场票房总收入构成

 

《2023-2029年中国音乐演出行业全景调研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为共研产业研究院自主研究发布的行业报告,是音乐演出领域的年度专题报告。其中,2021年我国剧场演出票房收入17.93亿元,占音乐类演出市场票房总收入的37.41%;大型演唱会、音乐节演出票房收入19.98亿元,占音乐类演出市场票房总收入的41.69%;LIVEHOUSE演出票房收入10.02亿元,占音乐类演出市场票房总收入的20.91%。2021年音乐现场演出与电商、新零售、新消费领域跨界融合,探索多元发展模式,头部演艺机构、科技企业、歌手也纷纷加入“云演出”的行列,5G技术的赋能,实时交互技术的升级增强了线上用户沉浸式的观演体验。LIVEHOUSE作为“夜经济”的引领者,积极探索全新的商业模式,逐步转型为集IP衍生品开发、数字化会员、线上点餐等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娱乐场所,为观众提供多维度、高质量的消费服务。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903.png

 

中国音乐类演出市场票房总收入统计及预测

 

随着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音乐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近年来我国音乐演出市场也日渐繁荣,2019年我国音乐类演出市场票房总收入达73.79亿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我国音乐类演出市场票房总收入下滑明显,2021年开始恢复增长,2021年我国音乐类演出市场票房总收入达47.93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67.66亿元。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906.png

 

“霉霉”经济学(泰勒斯威夫特经济学)

 

被粉丝昵称为“霉霉”的美国女歌手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在2023年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成为2023“年度风云人物”。她是自该杂志评选年度人物以来唯一两度获评年度人物的女性。从2023年3月开始,随着泰勒全球巡演如火如荼地展开,在票价、个人收入和歌迷人数等方面屡创新高,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其本人也成为一种独特经济现象被广泛关注和研究。

 

据美国旅行协会推算,2024年泰勒斯威夫特在美国全境演出加上间接支出,总经济效益为100亿美元。霉霉在美国的巡演给每个举办地的旅游、餐饮、酒店等行业带来4600万美元至1.4亿美元左右的经济效应,人均支出1300美元,是其他演唱会平均支出300美元的4.3倍。

 

2024年3月,霉霉正式在新加坡开唱,六场演唱会下来,分析师估计,霉霉给新加坡带来了4亿新币(约21.5亿人民币)的收入,给首季GDP拉高了0.2%,同时第一季度的GDP增长为2.9%,达到了6个季度的新高!六场演唱会为新加坡带来数量可观的入境游客,随之而来的是文旅业消费的增长。

 

新加坡旅游局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新加坡共接待了435万游客,同比增长约50%。《日本经济新闻》援引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在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泰勒·斯威夫特和酷玩乐队的演出,“超过一半的观众可能来自海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称,此类大型音乐会带来的旅游收入在3.5亿至4.5亿新加坡元(2.6亿至3.3亿美元)之间。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909.png

 

END

商启1000+行业研究报告 为投融资赋能

微信图片_20240813112912.jpg

查看更多 >>

推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