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经济的定义
健身经济 健身经济首先包括健身服务产业。这主要是指健身房、健身俱乐部等实体场所提供的各类健身服务,如力量训练指导、有氧健身课程、瑜伽和普拉提课程教学等服务。这些服务的提供者包括健身教练、运动康复师等专业人员。 健身器材制造业也是健身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涉及从大型的商业健身器材,如综合训练器、跑步机等,到小型的家用健身器械,像哑铃、弹力带等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健身经济的商业模式
健身服务类 反向激励与增值服务模式:收取会员年费,会员每日坚持健身一小时可获现金奖励。由于会员实际健身时长往往达不到一年,健身房在会员未充分利用的会员期内保持稳定收入。同时,大量会员流量带动私教课程销售,实现高额盈利。 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线上平台提供健身课程、训练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用户可随时随地学习。线下实体店提供设备租赁、场地租赁等增值服务,满足用户实地健身需求,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如乐刻。 社群化健身模式:建立线上健身社群,促进用户互动与支持,增强用户粘性。社群内提供定制化健身指导、健康咨询等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通过分析社群成员健身行为,可实现精准营销和服务优化。 健身器材类 智能化健身设备模式:开发集成生物识别、运动监测等功能的智能健身设备,实现个性化健身指导。设备与手机应用程序结合,实时反馈运动数据,帮助用户科学锻炼。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设备性能,提升用户体验。 健身设备租赁模式:针对家庭健身市场,推出健身设备租赁服务,降低用户购买成本,满足其短期或临时使用需求。提供设备配送、安装、维修等一站式服务,提高用户便利性和满意度。
健身经济行业内的合作模式
品牌直营与电商融合模式 品牌商通过自有门店直接面向消费者销售产品,能直接掌控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品牌形象。同时,积极拓展电商渠道,借助线上平台的优势扩大销售范围,满足消费者线上购物需求,如耐克、阿迪达斯。 个性化定制模式 根据消费者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的运动服饰与装备,如印上消费者指定的图案、文字,或根据其身体数据定制合身的服装。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用户忠诚度。 会员制与订阅模式 推出会员服务,会员可享受购买健身食品与营养补充剂的折扣优惠、积分兑换等权益。同时,提供订阅服务,用户可定期收到按其需求定制的产品,提高用户粘性和复购率。 与健身机构合作模式 与健身房、健身俱乐部等合作,在其场地内销售健身食品与营养补充剂。借助健身机构的客户资源和品牌影响力,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销售量,同时为健身机构提供增值服务,实现合作共赢。
中国健身人群数量
2022年,中国健身人群数量达到3.74亿人。2023年,中国健身人群数量约 3.4 亿人,健身人群渗透率达到约24.4%。国务院印发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8.5%。按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中国总人口 14.43 亿来计算,2025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将达到约5.55 亿。
健身经济行业市场规模预测
中国的健身市场概况 包括在线健身会员及健身内容、线下健身会员及健身课程、智能健身设备、健身装备及服饰、健康食品等。 市场规模增长趋势 随着消费者健身意识的苏醒、健身产品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健身习惯的养成,中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历史及预测数据 2023年全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达到9917亿元,2019-2023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1.19%。预计2024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197亿元。 市场增长驱动因素 未来中国健身行业受线上健身市场驱动,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商启咨询预计,2028年中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5233亿元。 健身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 健身经济 健康意识提升: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认识到健身对预防疾病、提高身体素质的重要性,从而增加了对健身相关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消费升级: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愿意为提升生活品质的健身活动付费。 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全民健身的政策,推动了健身基础设施建设,为健身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社交媒体影响:社交媒体平台上健身达人的分享和推广,激发了更多人对健身的兴趣和热情,带动了健身相关产品和服务的传播与销售。 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在需求端,亚健康问题与健康观念转变双重驱动下,健身人群规模持续增长。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下,亚健康和情绪困扰问题普遍,高达 84.4% 的人群面临健康困扰。而另一方面,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从 2017 年的 14.3% 提升至 2023 年的 32.2%。在客观健康问题和主观健康观念的共同作用下,运动健身人群渗透率正持续提升。 中国健身房的市场规模 中国健身房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23年中国健身房市场规模达到约675亿元,尽管受到疫情等因素的影响,短期内市场规模有所波动,但长期向好趋势明显。未来,随着经济的回暖和人们消费能力的提升,健身房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增长。 中国健身房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趋势 预计未来几年,中国健身房行业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对健身需求的多样化,健身房行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另一方面,政府对全民健身事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也为健身房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商启咨询预计,2028年中国健身房市场规模达到930亿元。 健身会员规模发展趋势 2019 - 2023 年,我国健身会员规模及渗透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疫情等因素放大了健身房快速扩店时商家对现金流高度依赖的运营风险,致使近两年头部品牌相继爆雷、关店、倒闭,这冲击了消费者的信心,让他们担心商家跑路,从而使消费意愿变得更加谨慎保守。 健身经济行业细分市场-线上健身 近年来,中国线上健身市场规模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从 2016 年的1500亿元左右起步,在随后的几年间稳步攀升,至 2023 年已突破 5000亿元。预计这一增长势头将持续延续,到 2028 年有望达到约 8000亿元以上的规模。这一发展态势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生活方式的日益重视以及线上健身平台不断推陈出新的服务模式,线上健身正逐渐成为健身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未来发展的主流方向。商启咨询预计,中国线上健身规模在2028年将突破8199亿元。 线上健身经济市场因素 网络基础设施升级: 5G 技术的普及,使网络速度更快、稳定性更高,降低了线上健身课程直播的卡顿、延迟等问题,保障了流畅的健身体验。 虚拟现实(VR)与增强现实(AR)技术融合: 通过 VR 技术,用户可进入虚拟健身场景,与虚拟教练或其他用户互动,增加健身趣味性和沉浸感。AR 技术能在现实场景中为用户提供实时动作指导和反馈。 智能设备与应用发展: 健身类 APP 不断优化,可提供智能运动分析、个性化训练计划制定等功能。智能健身器材和可穿戴设备能实时监测运动数据,如心率、运动时长、消耗卡路里等,为用户提供运动反馈。 中国健身市场结构变化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线上健身市场占比在逐渐扩大。2022年中国线上健身市场占中国整体健身市场的50%,2023年占50.4%;2022年线下健身市场占中国整体健身市场的50%,2023年处于50%以下。 中国健身经济的发展趋势 技术创新 智能设备普及:健身设备集成多种传感器,可精准监测运动和生理数据,自动调整运动强度等。 VR/AR 融合:利用 VR 创建逼真运动场景,AR 叠加虚拟健身指导和数据,提升趣味性。 服务模式 定制化深入:根据基因、身体状况等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服务,包括专属教练和私人空间。 线上线下融合:线上购买课程到线下体验,线下健身通过线上获知识和指导。 市场拓展 市场细分:出现针对不同人群的专业化健身机构,如老年人康复、女性塑形等。 跨界合作:与医疗合作开展运动康复,与旅游推出健身旅游,与教育培养健身人才。 消费群体 群体扩大:健身消费涵盖各年龄段和阶层,老年人注重健康,儿童青少年参与增加。 观念升级:消费者注重健身品质、效果、安全和对生活品质的提升,愿为优质服务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