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医馆行业研究报告节选
(附完整报告下载)
中医馆行业概述
中医馆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运用中药和针灸、拔罐、推拿等非药物疗法开展诊疗服务,以及中药调剂、汤剂煎煮等中药药事服务的场所,中医药治疗率为 100%。以下是关于中医馆的一些详细介绍:
中医诊所:
规模相对较小,以提供常见疾病的中医诊疗服务为主,可能侧重于某几个特色专科,如中医内科、针灸科等。比如一些社区中医诊所,主要为周边居民提供感冒、咳嗽等常见病症的中医治疗,以及针灸、推拿等康复理疗服务。
中医(综合)诊所:
提供的诊疗服务更为综合全面,除了常见疾病诊治,还可能涉及多个中医专科领域,具备更完善的诊疗设备和更多的专业人员。例如,有些中医(综合)诊所既设有中医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常规科室,又有专门的中医康复治疗区域,提供诸如艾灸、熏蒸等特色疗法。
中医馆的特点
传统中医特色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采用中药、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传统中医疗法进行诊疗。
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综合判断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注重养生保健
提供中医养生咨询、食疗、药膳、运动指导等服务,帮助人们预防疾病、保持健康。
开展中医养生讲座、培训等活动,普及中医养生知识。
环境氛围独特
中医馆的装修通常采用中式风格,营造出宁静、舒适、温馨的就医环境。
摆放中医文化展品、书籍等,弘扬中医文化。
中医馆的服务内容
中医诊疗
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皮肤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慢性病、疑难病的调理和康复。
中医养生
体质辨识、健康评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养生方案。
食疗、药膳指导,推荐适合患者体质的饮食。
运动指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的教学。
中医康复
中风后遗症、骨折术后、颈椎病、腰椎病等疾病的康复治疗。
采用针灸、推拿、理疗等手段,促进患者功能恢复。
中医美容
运用中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美容养颜、祛斑祛痘、抗衰除皱等。
提供中医美容产品和服务,如中药面膜、护肤品等。
中医馆设置标准
地方标准示例(以深圳市为例):
业务用房总建筑面积不少于 200 平方米,场所使用面积和建筑布局应满足诊疗科目医疗需求,建筑通风采光良好,布局合理,凸显中医中药文化特色。
设置不少于 3 个中医临床科室,还应设置中药房、煎药室、临方制剂室、中医治疗室(区)、医疗废物间,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应设置清洗消毒室(区),并可根据需要设置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
应配备 3 名以上取得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或具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的中医师,每个中医临床科室至少有一名中医师;配备 1 名以上具有中药师以上技术职称的中药人员或参加中药调剂技术培训,经区级以上中医药主管部门考核合格的中药士、中医师。若开设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还应配备相应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中医馆行业的发展趋势
专业化与特色化:
中医馆将更加注重专业化发展,打造特色专科,提高核心竞争力。例如,专注于中医儿科、中医美容、中医康复等领域,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医疗服务。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升中医诊疗的效率和准确性。
连锁化与品牌化:
连锁经营模式将成为中医馆行业的发展趋势之一。通过连锁化经营,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标准化管理,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中医馆品牌,注重服务质量和患者体验,树立良好的口碑。
融合发展:
中医馆将与其他健康服务机构进行融合发展,如与康复机构、养老机构、体检机构等合作,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务。
加强与西医医疗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中西医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综合的治疗方案。
中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类型分布
其中中医类诊所占比最大,根据最新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在我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中,中医类诊所占比为92.65%;其次为中医类医院、中医类门诊部,占比分别为7.30%、0.05%。
全国中医馆增势图
根据《公报》,2023年,全国民营中医类门诊部、诊所86317家,比上年增加11900家。相较于2022年民营中医馆2834家的增幅水平,2023年的的增幅水平爆发式增长4.2倍。
固生堂经营情况分析
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中以及经济的推动作用和发展模式的渐渐转变,在行业内部分机构已经转向连锁化、规模化的发展,服务范围逐渐扩大。其中主要代表性中医医疗服务行业的企业有固生堂、圣爱中医馆、榕树家、济世堂等。
固生堂作为中医连锁行业的领军企业,其业绩的增长也反映了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和潜力。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固生堂有望继续保持其领先地位,为推动中医诊疗服务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固生堂2023年的营业收入约为23.23亿元,净利润为2.52亿元。
全国中医馆从业人员总数
2022 年底,全国中医馆共有从业人员35.7万人,其中中医师10.8万人。
从更广泛的中医类医疗机构来看,2020 年末,全国中医药卫生人员总数达 82.9 万人,其中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 68.3 万人,中药师(士)13.1 万人。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中医馆从业人数会有所差异。一些小型中医馆可能只有几名医护人员,而大型中医馆或中医医疗机构的从业人数则会相对较多。此外,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馆的从业人数也可能会有所变化。如果你想了解特定地区或具体中医馆的从业人数,可能需要进一步查阅相关地区的统计数据或具体机构的信息。
中医医疗服务需求侧驱动因素
随着目前形势发展,中医医疗服务在中国医疗服务行业的渗透率不断提高以及重要性不断显现。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主要由以下关键因素驱动:人口老龄化趋势、慢性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中医医疗的需求在持续增加并呈多样化以及中医医疗服务的接受度不断扩大。受众群体也在随着健康意识的程度加深而范围逐步扩大,对怀孕妇女、低龄儿童以及身体承受能力较弱的患者的副作用较小并且更加温和的服务,人们的需求在日益发展中不断扩大,这对中医医疗服务行业提供了发展方向。
根据数据显示:从线上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市场患者疾病分布情况来看,亚健康的患者占10%;感冒患者占7.70%;妇科患者占7.40%;肠胃患者占4.70%;失眠患者占4.40%。
中国中医类医疗诊疗人次数
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不断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以及健康意识的提高,人民对基础护理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除2020年疫情影响外,中医类诊疗量增长迅速,中医类诊疗量占比稳步提升。2022 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 12.3 亿,比上年增加 0.2 亿人次(增长 1.9%)。其中:中医类医院 6.9 亿人次(占 56.5%),中医类门诊部及诊所 2.1亿人次(占 17.3%),非中医类医疗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 3.2 亿人次(占 26.2%)。
2023年我国中医药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达12.8亿人次。
中国中医类医疗出院人次数
2022 年,全国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次 3861.3 万,比上年增加 60.7 万人次(增长 1.6%)。其中:中医类医院 3178.9万人次(占 82.3%),中医类门诊部 0.4 万人次,非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类临床科室 681.9 万人次(占 17.7%)。2023年国内中医类医疗出院人数为4022.9万人次。
中国中医医疗服务行业市场规模
按医疗机构管理服务提供商创造的总收入计,中国医疗机构管理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61亿元增至2022年的201亿元,2032年大幅增长,达到1478亿元,2022年至2032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22.1%。下图列示2018年至2032年中国医疗机构管理服务行业的历史和预测市场规模。
中国中医药市场规模预测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以及人民健康意识增强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中医药行业市场规模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中医药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中医药市场规模约为4507亿元,同比增长4.77%,2023年市场规模约为4818亿元。商启咨询预计,2024年中国中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5102亿元。
中医养生市场规模预测
在《“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等政策指导下,中医养生服务行业快速发展。其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国报告大厅网发布的《中国中医养生行业深度分析及 “十五五” 发展规划指导报告》指出,预测至2027年中医养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00亿元,商启咨询预计,2029年中医养生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167亿元。中医养生市场发展主要得益于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健康的关注从治疗疾病转向预防和保健,且中医养生符合现代人对全面健康管理的需求。人口老龄化也使得中老年人对养生保健的需求增大,推动了中医养生市场的发展。此外,中医养生领域开始应用现代科技,相关产品不断创新,一些国家和地区政府支持中医药产业发展,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加快,消费者对个性化、定制化养生方案和产品的需求增加,中医诊所、养生馆等专业服务机构兴起,以及中医与其他行业的跨界合作等因素,都促进了中医养生市场的发展。
END
商启1000+行业研究报告 为投融资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