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我们的官方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15338778581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行研报告 >

2025 3D打印产业研究报告节选 (附完整报告下载)

发布日期:2025-01-06  浏览次数: 295
      

1.png


20253D打印产业研究报告节选

(附完整报告下载)


1.jpg


3D打印定义及分类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根据国标《增材制造术语》(GB/T35351-2017),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是指以三维模型数据为基础,通过材料堆积的方式制造零件或实物的工艺。3D打印是信息网络技术、先进材料技术与数字制造技术的密切结合,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减材制造方式相比,增材制造拥有制造复杂的物品而不增加成本、产品多样化而不增加成本、无需组装、零时间交付等众多优点,尤其适合制造形状复杂的、定制化的、追求轻量化的零部件。

3D打印设备按照应用领域,可将3D打印设备分为工业级3D打印设备和消费级/桌面级3D打印设备。按使用的原材料分类主要可以分为金属3D打印设备和非金属3D打印设备。其中金属3D打印设备使用的金属材料主要有工具钢、不锈钢和各类合金等;非金属3D打印设备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工程塑料、树脂材料、陶瓷材料、细胞生物原料等。

3D打印设备按照打印技术的特点:可分为选择性激光熔化成型(SLM)、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型(SLS)、激光直接烧结技术(DMLS)、电子束熔化技术(EBM)、熔融沉积式成型(FDM)、选择性热烧结(SHS)、立体平板印刷(SLA)、数字光处理(DLP)、三维打印技术(3DP)、及细胞绘图打印(CBP)等。


2.jpg


全球3D打印产业规模区域结构分布


从全球3D打印产业规模来看,2021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达到152.44亿美元,美国占全球的比重达到了40%,是当前3D打印企业主要集中地;我国由于3D打印产业处于成长早期,相关核心技术与尖端人才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当前3D打印产业的发展,在全球3D打印产业规模区域结构占比中排名第二,所占比重为17%。


3.jpg


全球3D打印细分行业结构


增材制造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及零件,包括 3D 打印原材料、核心硬件和软件等;中游以3D打印设备生产厂商为主,占据产业链的主导地位,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2021 年打印设备和服务在全球市场合计占比 80%,在中国市场合计占比76%;下游应用覆盖航空航天、汽车工业、船舶制造、电子工业、模具制造、医疗健康、文化创意和建筑等多个领域,其中航空航天和消费电子是重点市场。


4.jpg


中国3D打印市场占比情况


从产业结构来看,我国3D打印产业中,打印设备和打印服务的营收占主要部分,目前设备营收占比55%,打印服务占比21%。原材料和零部件分别占比16%和7%。


5.jpg


企业格局:企业营收上涨,研发投入增强


2020年营收过亿的相关企业只有32家,在2021年中国3D打印行业营业收入过亿的企业有50家,同比上升了56%,这50家企业全年总营业收入约为110亿元。从企业竞争层次分布来看,创想三维、纵维立方位于第一梯队,其营业收入超过10亿人民币;位于第二梯队的是铂力特、先临三维、联泰科技,营业收入超过5亿;第三梯队的是光华伟业、金石三维,营业收入超过2亿,可见,头部企业与第二第三梯队的营业收入差距不大;威拉里、极光科技位于第四梯队,营业收入超5千万人民币。


6.jpg


中国3D打印细分产业市场份额统计情况


从产业结构来看,2021年3D打印设备占据近一半市场份额,3D打印材料、3D打印服务分庭抗礼,市场份额超20%,分别为24.0%、26.5%。


7.jpg


中国3D打印应用领域格局


随着上游原材料的品种的不断丰富,极大的推动了3D打印行业应用领域的扩大,也促进该行业有消费级市场向高端制造市场拓展。就目前而言,我国3D打印行业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工程机械、航空航天、汽车、消费&电子、医疗&牙科、学术机构、政府&军队、建筑、其他。在工程机械方面,3D打印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D打印增材技术、与CNC技术结合、改变应机械制造格局等方面,对于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作用;在航空航天方面,3D打印技术能快速制造一些复杂的零部件,并且还能快速修理现有的零部件;在汽车方面,可以应用于汽车外形设计的研发,可以短时间内打印出模型,同时可以快速制作造型复杂的零部件和实现小批量定制部件。


8.jpg


中国3D打印下游应用领城市场占比


现阶段,3D打印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医疗、汽车等领域,以制造业和医疗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其中机械行业产值占比为17.5%,为3D打印行业下游的主要应用领域;消费电子产值占比为16.6%,排名第二;汽车下游应用产值占比为16.1%排名第三,仅次于消费电子的应用需求。未来,随着电子和汽车工业的发展,两个领域的产值规模有望进一步提升。


9.jpg


中国3D打印材料市场占比结构


通常用于3D打印的金属原材料为金属粉末,金属材料的纯净度、颗粒度、均匀度、球化度、含氧量等指标都对最终的打印产品性能影响极大。目前得到应用的金属粉末主要有钛合金、钴铬合金、不锈钢和铝合金等,此外还有用于打印首饰用的金、银等贵金属粉末材料。

数据显示,在我国整个3D打印市场中,钛合金、铝合金、不锈钢分别占20.2%、10.0%、9.1%,合计占比39.3%,其余60.6%均为非金属材料,包括尼龙、PLA、ABS塑料、树脂等。


10.jpg


中国3D打印设备市场竞争格局


目前,中国市场的主流设备品牌包括联泰、EOS、华曙、铂力特、3DSystems、GE、Stratasys、惠普等。数据显示,联泰在3D打印行业中市场占比最大达16.4%,其次为Stratasys和EOS,分别占比14.8%和13.1%。


11.jpg


中国3D打印设备占比


从产业结构来看,2022年我国3D打印行业中,打印设备和打印服务的营收占主要部分,目前设备营收176亿元,占比55%,打印服务营收 67.2亿元,占比21%;原材料和零部件分别营收51.2亿元和22.4亿元,占比16%和7%。同全球市场结构相比,目前中国以设备制造为主,未来打印服务领域的发展空间较大。


12.jpg


中国增材制造设备各工艺技术占比情况


增材制造设备:增材制造工艺较多,PBF 工艺的 SLM/SLS 设备占据主流。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261增材制造技术委员会 2015 年发布的国际标准 ISO/ASTM52900:2015,3D打印工艺原理可分为7大类:粉末床选区熔化(PBF)、 定向能量沉积(DED)、 立体光固化、 粘结剂喷射、材料挤出、 材 料喷射、 薄材叠层。目前打印设备主要以 SLS/SLM、FDM、SLA、DLP 为主,分别占比达 32%、15%、15%和 14%。


13.jpg


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预测


中国激光器行业发展迅速、竞争优势明显。在全球激光器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也持续提升,中国激光器市场规模2020年达到109.1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占全球激光器市场66.12%的份额。2022年达到147.4亿美元的市场规模。


14.jpg


全球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


Wohlers Associates是权威的全球3D产业研究机构,通过总结全球117家3D打印服务提供商、114家3D打印机制造商、29家第三方材料开发商以及152家学术和研究机构的数据,在《Wohlers Report 2023》中指出,2022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达到180亿美元,相比2021年增长18.3%,2023年全球3D打印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97亿美元。


15.jpg


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规模


近年来,受3D打印产品逐步规模化应用和部分积压的3D打印设备需求释放的带动,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3D打印市场需求预测及发展趋势前瞻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3D打印市场规模约为320亿元,同比增长20.75%,2023年市场规模达到447.9亿元。随着3D打印产品在已有场景中应用规模进一步扩张,以及新场景、新应用的不断开拓,预计未来六年中国3D打印产业规模将持续高速增长,但规模增速将有所回落。商启咨询预计,2030年中国3D打印产业市场规模将超1600亿元,2024-2030年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10%。


16.jpg





END



商启1000+行业研究报告 为投融资赋能


17.jpg




查看更多 >>

推荐报告